这本书写出了我心中的共鸣,其内容涉及了国内国外生态坏境能源问题。的确,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时代,固然需要大自然的资源为生产力的依托。但必须明确的是,适当的开发资源会对经济起到发展作用,而不适当的开采则会起阻碍作用。所以在科学技术发达的21世纪,也请不要一味地陶醉我们对于征服自然界的胜利。
我曾在网上看见过这样一句话:“人类将树砍掉,却在纸上写着要保护树木。”矛盾吗?我笑了,也许这件事并没有那么意味深长。树木对于我们来说必不可少,但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,由于技术革命的发展,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也逐渐随之扩大。比如周边随处可见的“一次性”。在2007年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消耗450亿双“一次性筷子”。这相当于170万立方米木材,要砍2500棵树!而日本平均每年“一次性”筷子的消耗量约为257亿双,其中大部分来自于中国,那岂不是又要多砍中国1000多万棵大树!?那么对此,我们是否有一瞬间的扼腕叹息呢?也许我们应该都在害怕,害怕这种叹息只能成为逗留在口头、缠绵于心中的叹息声而已。所以,请付出你的行动来善待大自然!
一次性筷子随处可见,它们的身影遍布有着人类的生存之地,就说说它们在我们这些学生身边的出现地吧,例如在校园的食堂、外面的餐厅等。然而它们的归宿都在同一个方向——垃圾桶。但由于“一次性”不仅方便,而且便宜,也正因为如此,商家为了争取他们最大的利益,不顾资源的浪费,疯狂的批发大量的“一次性”商品。所以,请对“一次性”说“不”。这是每个人应尽的道德义务,我们更是责无旁贷。
近年来,厄尔尼诺现象日益严重,特别是对于今年冬季的姗姗来迟,在前、去年的现在,大家已经开始穿棉袄了,而如今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?我深思,这引发大家对玛雅预言“世界末日”的不安和担忧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,许多极寒之地也开始有了异变,例如我们头顶上空的臭氧层出现“空洞”,导致紫外线的直接照射;例如喜马拉雅的冰山的融化加速,而导致许多人间惨剧的自然灾害也开始频繁发生。无疑,全球变暖的步伐悄悄的走向了人类的未来。尼内阁全体成员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5360米的营地里举行会议,为呼吁各国采取行动,以对应全球变暖的挑战。与此同时,马尔代夫全球首次水下内阁会议。总统和内阁官员在水下签署倡议书,为的同样是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。这足以证明,保护大自然早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,它没有国界限制,无关种族问题。因为人类有一个共同的母亲——大自然!
垃圾回收利用在许多发达的国家里,已经在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,但在我国,尽管推行对年,却仍然举步维艰着。何哉?一是人民环保意识薄弱、素质偏低,二是后续回收处理链条一缺乏配套。因此垃圾回收利用的实施脚步始终在蹒跚徘徊。如果放任这种现象情形肆意发展下去,可以预料的是,垃圾在各地出现围城的状况仅是时间的问题。
2007年,意大利那不革斯街头,“臭气熏天、苍蝇纷飞“的海滨城市围城,成了“垃圾”围城。
俗话说:垃圾不是因为垃圾,而是因为放错了位置。面对这种状况,我建议国家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、维护生态平衡、提高名族环保意识。我们作为学生应该要多关注,国内外的生态坏境及能源问题。这就是我读这本书引发的感想。
15财经系会计3班 朱佳佳